2010-05-30

智利:智利华人

智利华人-生活在离中国最远的国家
作者: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0-03-17

▲3月15日,祖籍广州的李国伟惬意地坐在智利圣地亚哥的私人别墅的草坪上看书。他曾是广州万宝冰箱厂的工人,现在圣地亚哥开有多间中餐馆。

图为广东鹤山人徐伟雄在自己的中餐馆中,他是第五代智利华侨。

直击智利大地震

2万华人在智利工作与生活,其中约5000人来自广东鹤山,约700人来自广东中山。地震发生后,由华人募捐的物资一批接一批地被运往重灾区康赛浦西翁市

当地时间3月12日,刚刚上任的智利新总统皮涅拉在回答广州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是中智建交40周年,中智现有的密切关系只是个开始,将来双方会在贸易、科技、文化等更多领域开展合作。

这是皮涅拉首次对中智关系表态。他的话,给近2万名生活在智利的华人吃了颗定心丸——尽管他们早就预计到,不管左派掌权还是右派上台,智利对华政策都不会发生改变。

智利,不仅是地球上最狭长的国家,还是离中国最远的国家。3月初,记者在智利地震灾区采访,认识了一群在智利打拼的华人。

智利刚卸任的女总统巴切莱特曾经说过:“中国是智利发展中首屈一指的盟友。”如果没有了中国,智利人的大部分生活用品将陷入紧缺;而没有了智利,中国与铜相关的产业也会遇到困难。

文/本报特派智利记者李颖、何涛 图/王维宣

“你看,在英语里,智利叫Chile,中国叫China,不管是英文单词还是拼音排序,智利和中国总是挨着。”智利华商联合总会会长王何兴用这个有趣的巧合来形容中智之间的密切联系。

尽管关系密切,可两国互相了解对方的国民并不多。19岁的少年李骏介绍智利时总会说:“那个最长的国家,挨着阿根廷的。”很少有人了解智利,中智之间也没有直飞的航线。

2万华人在智利

从中国坐飞机到智利,按照目前已开通的航线,即使不转机,最快也要30个小时。这个南美洲西南部的狭长国家,被安第斯山脉和太平洋包围,北有沙漠,南方多雨。3月初正是入秋时节,气候清爽。

刚刚过去的大地震让整个国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生活在这里的华人,跟本国人一样着急。由华人募捐的物资一批接着一批地被运往重灾区康赛浦西翁市。

对在智华人的总数,并没有准确的统计,粗略估计,大概有2万人。其中,来自广东鹤山的约有5000多人,大部分居住在圣地亚哥;来自广东中山的约有700多人,主要居住在智利北部的伊基克。2000年后,智利的华人数量增长很快。尤其是金融危机发生后,来智利淘金的华人比以前更多了。记者获知,几个月后,将有上百家中国商户莅临智利首都圣地亚哥。

祖先骑马到智利

华人在智利的生存历史,有据可查的可以追溯到近200年前。“19世纪初智利独立战争时期,华人帮了智利人的忙。那时有很多华人被抓到南美做苦力,多数都在秘鲁、巴拿马当奴隶,只有智利把他们当自由人,很多人就跑到智利,还帮忙打仗。”王何兴说。

半个世纪后,智利又与中国的太平天国产生了间接的关联。1860年,侍王李世贤率领的太平军遭清兵剿杀,幸存者唯一的生路就是被卖到国外当“契约矿工”。就这样,大约3万名太平军官兵远渡重洋,来到智利的伊基克当矿工,并协助智利政府攻打秘鲁。

战争结束后,智利政府决定把伊基克赠给太平军,成立自治镇。但太平军拒绝了,他们选择融入当地社会。据说目前约有四分之一的伊基克当地人有华人血统。伊基克人当地语言中“餐馆”叫“其发”(发音接近广东话的“吃饭”)。

“最早来智利的华人,很多都是从秘鲁骑着马过来的。” 徐伟雄来自广东鹤山市鹤城镇,祖辈就已踏足智利,他已经是家族在智利的第五代了。

“老侨”最担心子孙被“西化”

人们习惯叫那些在智利打拼几十年的华人为“老侨”,晚辈在说起老侨时,总会肃然起敬。老侨的个人经历,就是华人在智利的生存史。老侨来到智利后,大多选择开餐馆。而开餐馆的华人中,约有七成是广东人,目前仅圣地亚哥就有约600家中餐馆。

徐伟雄是位“老侨”。1973年,20多岁的徐伟雄从鹤山出发,从香港坐了40多个小时的飞机经洛杉矶到达智利。那时,整个智利总共只有1000多名华人。

到智利后的第一年,徐伟雄在伯父开的餐馆里打杂,每天做工到午夜,一个月赚取50元美元。伯父的餐馆名叫“广东”,后来改名“长城”。干了一年后,徐伟雄就从伯父的餐馆里“跑掉”了。他心想总打杂也不是办法,“我要到别的餐馆去学些东西。”在外面打了两年工,徐伟雄开了属于自己的餐馆,取名“亚洲”——听起来很雄伟,实际上只是做外卖生意的小店,店里连座位都没有。此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徐伟雄陆续开了2家饭店,配有独立的停车场,规模早已今非昔比。

有了事业,徐伟雄开始考虑家人。离开广东时,他已有家庭。到智利16年后,他把家人接到了智利,又先后将5个亲戚“拉”来了智利。

关于团圆的时机,徐伟雄有自己的计划:“要让儿子在祖国受教育,最起码要接受完中学教育后才能出国。这样就不会被西方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影响了。”徐伟雄担心自己的儿子不懂中文:“我出来是为了家族生活得能好些,我不会允许后辈忘记中国。”

背井离乡37年,徐伟雄只回家6次,却始终忘不了老家的风俗习惯。刚到智利时,他要自己做点心吃,现在喝的茶叶也都要从国内寄过去。他还专门安装了卫星电视,这样就可以每天都收看到中央四台的节目了。明年徐伟雄准备再回国一趟,因为他90多岁的老母亲还在鹤山老家生活。

徐伟雄已经加入了智利国籍,他取了个西班牙语的姓名,翻译成中文就是“客家人”。

广东华侨最爱看广东台

和徐伟雄一样忘不了广东的,还有李国伟,他是正宗的广州人,现任智利华商联合总会常务副会长。上世纪80年代,生在南方却怕热的他来到智利开了2间餐馆。“那时两三万美元就可以开一家。”

李国伟的餐馆在圣地亚哥当地很出名,做的是“经过改良的中餐”,很受当地人的喜欢。“赶上了好时候”的他在圣地亚哥有了多处房产,其中包括一座700多平方米的豪华自建别墅。

李国伟的家具、电器大部分都是从中国购买的“广东制造”,“装了整整两个货柜”——顺德乐从产的家具、珠海产的格力空调……他的房间里播放着中国的流行歌曲《祝你平安》。比徐伟雄更彻底,李国伟索性装卫星电视收看广东珠江台和香港亚洲卫视。“出来后更关注国内的事了,我比很多广州人更知道广州的新闻。”他说。

来自中山的高顺强,是李国伟的邻居,两人是好友。这几年,在智利像他们这样自建别墅的华人渐渐多了起来,华人的力量也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多在增强。

王何兴是当地的华人领袖。上世纪80年代,作为新华社记者,懂西班牙语的他被派到智利公干,没想到就此和智利结缘。在他的倡导下,智利华商联合总会成立,华文报纸《华商报》也在智利面世。

“晃晃就没事了”,已在智利生活了20多年的王何兴现在早已对地震习以为常了,即使在采访中发生了4级余震,王何兴也只是笑笑而已。

“新侨”带钱来 心态已变

与“老侨”相对应的是“新侨”。“新侨”一般指2000年后到智利的华人。

“2000 年前来的华人,基本上都是到智利后白手起家的。而2000年后来的,基本上都是带着钱来的,在国内已经有些经济基础了。”李国伟告诉记者,华人在智利,以经营广东餐饮为主,因为“餐馆利润丰厚,毛利约有七八成”。去得早的广东人占了先机,十年前花两百万美元盖的房子,现在投五百万美元也“搞不掂”。 “2000年以后,到智利的江浙人多了起来,他们大多经营进出口贸易和旅游业。”

除了投资方式、涉足行业的改变,智利华人的心态也发生着变化。老吴是温州人,在圣地亚哥火车站附近开了家鞋店,他到智利才两三年,“不打算长干,有钱赚就干,没钱赚就回国。”

38岁的包容是东北人,8年前来到智利。如今他的旅游公司可以接待国内团体;他还开了一个语言班,教中国人讲西班牙语。他的梦想是开办“包容国际语言学校”,然后回国,搭建中智两国交流的桥梁。

“很多人是冲着智利政策的稳定性来的。智利有个特点,是透明,不搞特殊化,一切按规则办事。”

为了让智利华人尽快地了解当地的工作、生活环境,王何兴自费办起了政策、法律培训班,邀请智利政府官员前去上课。“将来,华人社会需要更多懂管理、懂西班牙语、还懂智利规则的人才。”

3月11日是智利新总统皮涅拉宣誓就职的日子。虽然已经入了智利国籍,李国伟和高顺强却都没投票,“与其去投票,还不如多一天时间休息。”李国伟曾和当过智利总统的弗雷见过面,对方建议“入智利籍的华人要积极参加选举,不要放弃自己的权利。”

“2万华人是股很大的力量,真的不得了,谁都会重视。”李国伟说,未来华人们会改变这种对政治的冷漠态度。

“90后侨二代”要找中国媳妇

李骏是李国伟的长子,标准的“90后”,在智利出生、上学。每年,李国伟都要带孩子回国看看。去年,他决定把高中毕业的儿子送回广州学习中文,初衷是:李骏的西文说得越来越好,可李国伟和妻子的西文却“越来越差”。李国伟觉得“交流起来很费力。”

于是,李骏来到了位于广州的暨南大学。他没有反对父亲的决定,因为他已经开始对中国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前年在广州参加一次冬令营,老师教武术和汉字,让李骏很着迷。

然而,在国内生活的经历,并没有给李骏带来太多惊喜:“与安静的圣地亚哥相比,国内的城市总是很忙碌、很嘈杂。天气、交通……钱包、手机都曾被偷。”不过他喜欢广州的天河区,“因为那里很繁华”。他还喜欢广州体育中心,“因为可以打篮球”。

经过一年的锻炼,李骏的中文有了很大的长进。只是讲到复杂的话题,或者需要使用成语时,他还是习惯性地运用西班牙语。朋友之间的聊天,他能不说中文就不说中文,除非回国探亲和长辈聊天不得不说时才会说。他说他“一开口讲中文,就会紧张”。

李骏用QQ软件跟学中文的同学联系,他也看过中国的电视剧,却忘记了名字,只记得里面有只猴子、有头猪。记者告诉他那是《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他很认真地点头表示“记住了”。

李骏是智利“90后”华人的一个缩影,和父辈相比,在智利出生长大的他们更容易融入当地社会。中国对他们而言,有些陌生,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

一个有趣的例子是,李骏“当然”会找一个中国女孩当女朋友,“不知道为什么不喜欢当地女孩”,觉得“中国女孩都比较努力”。

高顺强14岁的儿子高展平也决定将来要学中文,“这样可以找份好工作”,他目前还不太熟练用中文说自己的年龄。

让李国伟头疼的是小儿子,那是个更“西化”的男孩。“这让我们心里很矛盾。”李国伟说,他接受不了完全西化的生活方式,“观念上会有冲突”。再过两年,等到小儿子高中毕业,他打算把小儿子也送回中国学习中文。

2008年,智利人口总数达166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占86.9%;印欧混血种人占75%,白人占20%,印第安人占4.6%;约有2万华人。智利的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

智利一成GDP

与中国有关

尽管分属南北半球,尽管相距遥远,仍有无数个“第一”来证明中国和智利之间关系的密切。

“中国是智利最大的卖主,而智利百分之六七十的铜被中国买走了。”王何兴非常自信。今年是中智建交40年,两国有着“水乳交融”的深厚友谊。

1970年12月15日,智利成为南美洲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除此以外,智利还是第一个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第一个承认中国为WTO创始国地位并与中国签订入世协议、第一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并与中国签署双边自贸协定的拉美国家。

原中国驻智利大使李长华曾说,这一系列的“第一”,反映了中国在智利对外关系中所占的优先位置,中智两国已经成为相互信任的合作伙伴。

值得一提的是,智利是第一个独立同中国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这一协定于2006年生效,中智两国的大部分贸易产品都以零关税进入对方市场。

广东与智利经贸关系密切

协议签订后,两国的贸易往来出现了显著增长。2005年中智两国贸易总额约为80亿美元;而到了2008年,这一数据增长到了167亿美元,其中将近100亿美元是智利对中国的出口额,主要是一些矿业产品,比如铜矿及其衍生物。

中国对智利的出口额约为66亿美元,主要是一些大众消费品,比如家用电器、汽车、高科技产品,还有物美价廉的电脑。

2008年,中智企业家理事会主席弗朗西斯科曾表示,中国对智利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智利GDP的10%与中国有关。

广东也与智利关系密切。2007年8月24日,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智利国家议会大厦与智利瓦尔帕莱索大区主席德拉玛萨正式签署缔结友好省区关系协议。

今年3月12日,智利新总统皮涅拉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表示,中国已经成为智利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国。

直击智利大停电

全国80%的人口受到影响

当地时间10时左右,记者正在像往常一样准备采访资料,眼前忽然一片漆黑。发生什么事了?住在市中心的华人包容也在问同一个问题。他住在圣地亚哥这么多年,几乎没有遇到过停电。

从窗户往外望去,除了路边个别红绿灯还亮着,整座城市陷入黑暗。打电话到大堂,保安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幸好,几幢大楼和酒店在停电后,自有备用发电系统立刻启动,大堂、走廊重新亮起来了,成为黑暗中难得的亮光。此时,手机没了信号。

走出房间,很多市民都已走到了街上,互相打听着消息。大地震刚过去没多久,如今又发生了罕见的大停电,很多人不免将这两者联系到了一起,一些人开始有些恐慌。然而更多的人表现出了淡定,有的全家人一起散步,有的索性躺在公园的躺椅上欣赏夜空,还有在餐馆就餐的人点起了蜡烛。

突发的大规模停电迫使圣地亚哥地铁和大型商场关闭,乘客们走出了地铁口。

黑暗只持续了短暂的五六分钟,圣地亚哥部分地区就重新迎来了光明。电视新闻向人们解释了一切,原来停电的不止是圣地亚哥,还包括南部几个大区,波及范围达 2000平方公里,全国80%的人口受到影响。智利能源部长专门出面向公众解释,由于大地震和接连不断的余震,输电系统出现了问题,从而导致停电。截至半夜,已经有80%的停电地区恢复了供电。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znmz&MsgID=14083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