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07

巴西:经济的发展起落

二野的博客

巴西经济的发展起落

经济概况

巴西拥有拉美最为完善的产业体系,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历史上巴曾经一度是单一农业经济国家,蔗糖、咖啡等为其主要经济作物。20世纪初,巴西开始工业化进程。从五十年代起,巴西推行“进口替代”经济模式,并依靠大量举借外债获得了经济腾飞,其中1967-1974年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1%,创造了“巴西奇迹”,并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其后近30年的时间里,巴一直为外债和通货膨胀所困扰,经济发展陷于停顿。1994年7月巴西推出“雷亚尔计划”,以联系汇率制为核心,成功地控制了长期困扰巴经济发展的恶性通膨问题,使巴经济在1994年至1997年出现了一个稳定增长的时期。但巴政府依赖举债来维持雷亚尔汇率稳定,财政和经常性项目双赤字问题日益严重,对外资依赖急剧加深。1999年,在经历了多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经济萧条后,巴被迫于1999年初宣布采取浮动汇率制,转而执行以控制通膨为核心的经济政策。造成当年雷亚尔兑美元大幅贬值。国内通膨率短期内急剧上升。由于巴政府执行了正确的经济政策,和严厉的财政调整措施,增收节支,巴经济迅速走上恢复之路,2000年经济增长达4.46%,通膨也基本得到了控制。2001年受全球经济不景气、阿根廷经济危机和国内电力危机影响,巴经济增幅仅为1.51%。

土地

巴西国土面积851万平方公里,可耕地3.71亿公顷,人均可耕地30亩,土质肥沃。大量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人地关系矛盾主要体现为土地分配不公。由于巴西土地基本上属于私人所有,地产主有权自由买卖土地,国家只在特殊情况下才对私人土地进行干预,或进行有偿的征收。因此土地审批仅出现在外国人购买巴西土地和开发利用土地影响巴西环保生态的情况下。其他的土地交易和流转,大都靠市场运行,自由买卖。

巴西的土地利用现状 巴西土地丰厚肥沃,人均可耕地30亩。林地面积540万平方公里,占巴西国土面积的64%。60%的广大农村土地掌握在不到3%的大地主手中,土地私有的高集中率,不但导致农村发展停滞,而且导致了严重的农村社会冲突。

人口劳动力

巴西人口为1.7亿,居世界第五位。

国内经济

二战后的高速发展时期(1948——1979)
在这段时间内,巴西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7.2%,被称为“巴西奇迹”。人均GDP达1000多美元. (这时期的代表)
80年代的债务危机时期
进入80年代,巴西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后遗症逐步显现出来。巴西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大量举债,借助外债来发展本国经济,至1982年,经常项目赤字已高达163亿美元,国际储备减少到40亿美元,外债总额达701亿美元。
另外由于70年代后期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发达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当中,巴西经济增长缓慢,每年出口创汇的基本用来还本付息,终于在1987年爆发了前面的债务危机,债务危机的爆发至使巴西经济全面的下滑。(拉美病-拉美陷阱)

奇迹:工业年均增长8%以上,国民经济年均增长6.5%。到20世纪60年代,拉美国家经济全面“起飞”,除个别国家外,拉美主要国家人均GDP一举突破1000美元大关,有的国家人均GDP达到1500美元左右。在短短的十多年内,拉美国家依托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强大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均GDP从400多美元一下提升到1000多美元,创造了被人们普遍赞誉的“拉美奇迹”。

经济调整时期——雷亚尔计划
为了缓解债务危机和减轻通货膨胀(1993年通货膨胀为2567% ),巴西进行了经济调整,其中以1993年卡多索总统的“雷亚尔计划”效果明显。该计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3年底开始,主要任务是平衡国家预算,消除赤字;第二阶段从1994年3月1日起,时间为4个月,是新货币雷亚尔出台前的过渡期,在这个阶段,政府在国家货币体系内引入一个新指数LRV(意为“实际货币单位”);第三阶段从1994年7月1日起,新货币雷亚尔正式取代旧货币克鲁塞罗,雷亚尔与美元等值,但美元仍不能自由兑换或在流通中使用。雷亚尔计划给巴西经济带来了转机,它有效地遏制了不断攀升的通货膨胀率,同时国民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1999年的金融危机
1997年亚洲发生的金融危机开始影响巴西金融动荡,外汇大量流失,资金外逃,雷亚尔急剧贬值,为了维持汇率,巴西动用了国际储备,导致国际储备下降,引起了国际金融机构的恐慌,爆发了巴西金融危机,1998年,国内生产中值仅比上年增长0.1%。直到现在巴西经济仍进行调整。

对外经济
巴西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例不大,2004年其进出口总量为1500亿美元。
巴西的进出口商品结构:
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矿产品和农产品,大豆和铁矿砂是主要的两大出口产品。
进口产品有石油,机器设备,煤炭,小麦等。其中石油及油制品占进口总值的一半以上。

中国相比

与中国比较,巴西经济发展具有以下四个优势:
(1)巨大的资源优势。巴西人均耕地是中国的20倍,而且拥有名列世界前茅的铁矿、锰矿、铝矾土,以及及其丰富的森林资源。
(2)人口较少,人均经济指标具有优势,但优势逐年缩小。1990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高于中国,人均GDP相当于中国的8.9倍;但到了2009年,仅相当于中国的2.3倍左右。

巴西:进口替代,大量举借外债。(进口替代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但之后一直为外债和通货膨胀所困扰,经济发展陷于停顿。

巴西经济的长期停滞和严重衰退阶段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国际环境的剧变及国内政策的连续失误,巴西经济陷入滞胀中,整个80年代的年平均增长率只有3%左右,其中,1981年、1983年和1988年出现负增长,1980~1984年年均增长率只有1.7%,1984年经济开始好转后,经过1985年和1986年连续两年7%以上的高增长后,1987年又开始下降,甚至在1988年重新出现负增长。
在整个80年代,巴西通货膨胀率开始大幅度攀升,每年CPI涨幅都在100%以上,甚至在1989年达到了1431%。

进入90年代后,在90年代初期,巴西经济进一步恶化,通货膨胀率继续攀升至2000%以上,甚至接近3000%。在90年代初期,巴西经济面临以下难题:
第一,经济增长乏力。1990年巴西经济负增长4.4%,创下战后最大的负增长,1991年复苏增长1.0%后,1992年又陷入负增长。
第二,债务压力沉重。1990年巴西欠外债1210亿美元,欠内债1000多亿美元。在沉重的内外债务压力下,巴西政府无力还贷,仅从1989年7月到1991年4月,拖欠外国债权银行的利息就达120多亿美元,不仅严重影响国家信誉,而且债务也成为经济发展难以解脱的沉重负担。
第三,财政赤字惊人。巴西中央政府每年财政收入的60%是发行的公债,但一年下来财政赤字还是要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8~12%。
第四,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在20世纪80年代,巴西的通货膨胀问题已经十分严重,整整10年持续保持在三位数以上,1989年突破四位数。然而,尽管巴西的经济改革目标之一,就是遏制恶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却依然居高不下,1994年达到了创记录的2948%。
第五,贫富两级分化惊人。巴西10%的富人阶层占有60%的社会财富,加上个人所得税实际处在逆累进状态,社会两级分化仍在加剧。
第六,地下经济猖獗。据估计,巴西偷税漏税等地下经济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40%,被称为世界上的逃税天堂。在巴西债台高筑的情况下,资金非法外逃约有600多亿美元,加剧了国内外汇的短缺。
第七,贪污腐败盛行。当一届州长,一般贪污受贿1亿美元;圣保罗国营地铁公司任职一年半,以受贿款买了5个农场(每个2000多万美元)和30套高级住宅。尽管巴西法律完备,但无人执行,社会十分黑暗。
第八,连续政策错误。巴西政府在5年内由3届政府提出6次紧缩政府开支,4次冻结存款、工资和物价,3次变更货币,被广大经济学家称为“无知加无数”,直至把巴西经济推入滞胀的泥潭。

巴西经济政策的主要失误

第一,长期实行割断国际竞争,过度保护低效率的进口替代政策,严重的影响了国内国有企业和民族国内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使巴西整个工业在80年代的激烈竞争中日益走向衰落。巴西国内生产总值的30%由国有企业提供,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低下,亏损严重,每年政府提供其的补贴约占财政支出的22%左右,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
第二,以外债作为经济建设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片面追求高速度。在70年代石油危机以后,对急于求成的错误政策没有及时加以调整,仍能把追求高速度放在高于抑制通货膨胀的地位,破坏了国民经济发展所必要的积累机制,投资缺口盲目靠外债补充,结果利滚利,债滚债,陷入经济停滞、债台高筑的危机状态。
第三,在产业政策的选择上,放弃农村土地改革和农业发展,忽视扶植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分重视优先发展汽车、钢铁、飞机等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使国民经济发展既不能形成“以农养工,以工保农”的良性循环,也不能形成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与国内固定资产投资间的良性循环,结果只能以外债来饮鸩止渴,丧失了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第四,在价格政策方面,人为地任意冻结价格和采取僵硬的汇率政策,不仅日益增加着财政对公共服务、粮食、能源的巨额价格补贴,加剧财政赤字的恶化和形成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而且人为地高估巴西货币的汇价,不断扩大牌价和黑市汇价的价差,结果外汇投机猖獗,巨额外汇收入外逃,加重了国家对外债务的负担。
第五,脆弱的税收体制和过度的财政支出政策,加上无能低效的国家管理,使巴西长期处在低储蓄与高支出的赤字运营状态。而且中央财政与中央银行相互贯通,不断以任意发行货币来填补财政亏空,种下了恶性通货膨胀久治不愈的祸根。
第六,在外债管理和使用方面,中央举债,国有企业用债,许多外债饱享官员私囊,使得外债成倍增多。当年1210亿美元外债中,真正用于经济建设的只有一半左右,另外一半大多是无效管理滚出来的。以至于巴西沦落到虽然每年都有贸易顺差,但是政府却无钱买汇还债的境地。


http://blog.creaders.net/jjeta/user_blog_diary.php?did=10574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