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欧洲最宜居国家排名
据美国《赫芬顿邮报》、英国《每日邮报》综合消息,英国调查机构uSwitch日前公布了2010年欧洲各国生活质量指数排名。法国成为欧洲最适宜生活的国家,而英国因为物价高、政府补贴少等多种原因位居榜单倒数。
英国调查机构uSwitch对欧洲10个主要国家进行了调查,评判的标准包括居民纯收入、物价、政府对教育卫生的投入、退休年龄、假期长短、工作时间、寿命、日照天数等多项指标。结果显示,法国、西班牙因为物价更低、居民寿命更长,成为欧洲最适宜生活的国家。而英国因为物价过高、政府在教育卫生方面的投入过少,排名倒数。
具体排名如下:
1、法国。法国是欧洲各国中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之一,但居民的平均寿命却是欧洲最长的。法国工人每年享有36天带薪假,远远超过英国的28天。法国政府对居民医疗卫生的投入占到GDP的11%,这项指标也是欧洲第一。
2、西班牙。西班牙工人平均每年享有43天带薪假,全欧洲最长。西班牙的酒类价格全欧洲最低,西班牙全年的阳光照射天数也是欧洲第一。
3、丹麦。
4、波兰。
5、德国。
6、荷兰。
7、瑞典。
8、意大利。
9、英国。英国物价欧洲第一高,政府在教育和卫生方面的投入占GDP的比例全欧洲最少,工人工作时间最长并且最休最晚,居民平均寿命比法国少2年。
10、爱尔兰。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009/news-gb2312-1172466.html
2010-09-22
全球:各国租金比较
“现在越来越庆幸自己当初没有回国而是留在加拿大发展。”一位刚刚移民加拿大的中国年轻人告诉记者。最近,记者从一个国际房地产中介的网站上整理出了24个世界主要城市的房价和月租金。蜗居在世界各地的都市中,80平米的小户型要多少钱?与这些城市相比,中国的大城市房价合理性该如何评价?
大都市都很昂贵
美国的热播青春偶像剧《绯闻女孩》总是以这样的一句话开始新的一集:“在曼哈顿的上东区……”居住在这一区的主人公们过着极尽奢华的生活,礼服、香车、舞会、艺术展。
80平米的公寓售价接近700万人民币,对于靠工资生活的家庭来说,在曼哈顿拥有一套住房遥不可及。就连在曼哈顿工作的光鲜体面的律师、医生、作家等中产阶级,为了居住宽敞、生活惬意,往往在组建家庭之后搬到皇后区、布鲁克林区等郊区。而说到奢侈生活,纽约比起大西洋[17.89 0.90%]彼岸的巴黎、伦敦还是稍逊一筹。
伦敦被很多房地产媒体称为“全球最贵的城市”,在传统的富人区,房屋均价每平方米可以达到15万~18万元人民币,在市区租上一套八九十平米的小公寓每个月也要3万多元人民币。“伦敦市很小,但伦敦地区很大,只有有钱人才能住在伦敦中心区。”来自伦敦的彼得对记者说,“我家就住在伦敦南部的镇上,每天坐车一个小时到伦敦上班。这在伦敦很正常。”巴黎的房价虽然较伦敦略为便宜,但也绝非世界其他都市可以企及。
虽然金融危机以来这几大黄金都市的房价也有所下降,但仍然没有人怀疑其投资价值。蜂拥而至的投资客中不乏中国人。在中国经营一家上市公司的苏女士就在2008年为刚刚考取纽约大学的女儿买下了纽约市中心的一套小公寓。“那时候刚好抢到低价。”苏女士介绍,“现在美国的楼市复苏,纽约的房子早就开始大幅涨价了。女儿上学省下了房租,4年之后卖掉房子,估计我们还能赚一大笔。”
在德国租房很“踏实”
虽然同属欧洲一线城市,德国几大城市的房价和房租都与伦敦、巴黎相差甚远。有关媒体曾专门介绍过德国“房价10年不涨”的传奇,这一奇迹的根本还在于规范而稳定的住房市场。据统计,德国的租赁住房率高达58%,年轻人中的“租房族”更达到了77%,心安理得一辈子租房住的人在德国绝非少数。
“二战”之后是德国保障性住房大规模兴建的时期。出资者并非德国政府,而是私营公司和一些非营利性组织,而政府通过免除建设贷款利息等方式鼓励私人机构介入福利房建设。近年来,保障性住房建设基本停止,但政府依旧通过发放租房补助等方法保障低收入者的居住权。
德国的大部分租房族还是从市场上租住私人拥有的住房。也就是说,除少部分保障性住房外,“租房”还是个市场行为。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北京很多年轻人选择做“房奴”,很多适龄女性发誓“无房不婚”,无非是因为租住私人住房产生的不安全感。房东突然涨价,无故终止合同房客被扫地出门,甚至一房两租、骗取租金等等遭遇,无不是北(京)上(海)广(州)“租房族”们心中的隐痛。而德国的法律却为租房者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德国法律规定,房租一次性涨幅不得超过10%,每次涨价至少间隔15个月。房东须书面陈述涨价理由,并且在一般情况下还须举出三个同类住房涨价的例证,否则房客可以起诉。而房客一时之间无法交纳房租,房东也不能直接把房客扫地出门。房东需要先上诉到法庭,提供证据证明租房者确实没有足够收入,而这一过程既费时又费钱。
如此一来,在德国做个房客远比做房东来得轻松安稳。既然无恒产者也能踏踏实实过日子,谁又会选择非做“房奴”不可呢?
移民比买房划算多了?
新婚的小惠(化名)在温哥华近郊买了一套联排别墅。虽然面积不大,但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新生活还是让小惠非常满意。小惠去年结束会计师课程,现在月薪三四千加元,她丈夫是网络线路方面的技师,虽然薪水不算高,但是工作稳定、福利好。工作几年的存款为小两口提供了买房的首付费用,两人的工资交付每月房贷基本没有什么生活压力。
小惠在2005年来到温哥华留学,4年后取得了经济学统计学的双学历。她本来也打算回故乡广州发展,但是回国半年后又重新回到温哥华,并开始申请技术移民。“要想在广州买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我和老公这样的工薪阶层得奋斗多少年呀?我这样的学历也就是找个月薪四五千的工作,在刚毕业的学生里就算高的了,可是广州市区的房子得多少钱?”
从数据上看,广州八九十平米的小户型均价确实比温哥华低不少,可是看房价收入比,就不难理解小惠的选择了。据加拿大前沿公共政策中心2010年初公布的报告显示,温哥华每户平均住房总价是该城市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的9.3倍,房价收入比居加拿大城市之首,一时间引起当地媒体一阵聒噪,抱怨生活艰辛。而小惠的家乡广州市2010年第一季度的房价收入比高达36倍,在中国城市中仅仅屈居第四,而北京、上海的这一比例已经超过50倍。如果温哥华市民“生活艰辛”,那么北上广居民情何以堪?
从这份数据上看,中国人主要的移民目的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主要城市,房价不比北京上海高多少,如果按照房价收入比计算,这些城市的实际房价显然比北上广低了很多。更何况,这几个国家自然环境优越,人居密度较低,房子的性价比高出更多。难怪不少北上广的白领阶层抱怨“移民比买房划算多了”!据《世界博览》报道
居者如何有其屋?
不止在中国,人口密度过大是亚洲都市的通病。东京、香港、孟买等地的房价,由于地狭人多,直逼伦敦、纽约。新加坡在我们调查的这24个城市里也属于房价最高的之一,但是其房租排名却明显低于房价排名。虽然房价很高,新加坡的住房自有率却高达80%,租住市场的压力并不大。这都得益于新加坡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奉行的“居者有其屋”政策。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为了解决日益恶化的住房问题,新加坡政府开始有计划地兴建组屋。组屋政策并非针对极少数特困人群,而是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希望解决90%新加坡居民的居住问题。组屋由政府出资建造,除一小部分作为廉租房出租给月收入在800新元以下的家庭,大部分组屋用于出售。月收入不足2000新元、年满21岁的公民都可以申请两房的组屋。按照家庭规模和收入不同,不同年龄阶段的公民亦可以申请购买其他大户型的组屋。不仅房价便宜,还可以申请政府的低利息贷款,每月还贷的压力并不大。
如此一来,只有家庭月收入超过8000新元的高收入阶层需要从市场上购买商品住房。目前为止,新加坡85%的公民都住在组屋中。组屋在居住多年以后也可以在二手房市场上流通,由政府定价,买卖双方协商利润,根据市场上房产价格,原住户往往能有一部分收益。而外来的移民也就有了机会购得相对市价便宜的住房。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009/news-gb2312-1169784.html
大都市都很昂贵
美国的热播青春偶像剧《绯闻女孩》总是以这样的一句话开始新的一集:“在曼哈顿的上东区……”居住在这一区的主人公们过着极尽奢华的生活,礼服、香车、舞会、艺术展。
80平米的公寓售价接近700万人民币,对于靠工资生活的家庭来说,在曼哈顿拥有一套住房遥不可及。就连在曼哈顿工作的光鲜体面的律师、医生、作家等中产阶级,为了居住宽敞、生活惬意,往往在组建家庭之后搬到皇后区、布鲁克林区等郊区。而说到奢侈生活,纽约比起大西洋[17.89 0.90%]彼岸的巴黎、伦敦还是稍逊一筹。
伦敦被很多房地产媒体称为“全球最贵的城市”,在传统的富人区,房屋均价每平方米可以达到15万~18万元人民币,在市区租上一套八九十平米的小公寓每个月也要3万多元人民币。“伦敦市很小,但伦敦地区很大,只有有钱人才能住在伦敦中心区。”来自伦敦的彼得对记者说,“我家就住在伦敦南部的镇上,每天坐车一个小时到伦敦上班。这在伦敦很正常。”巴黎的房价虽然较伦敦略为便宜,但也绝非世界其他都市可以企及。
虽然金融危机以来这几大黄金都市的房价也有所下降,但仍然没有人怀疑其投资价值。蜂拥而至的投资客中不乏中国人。在中国经营一家上市公司的苏女士就在2008年为刚刚考取纽约大学的女儿买下了纽约市中心的一套小公寓。“那时候刚好抢到低价。”苏女士介绍,“现在美国的楼市复苏,纽约的房子早就开始大幅涨价了。女儿上学省下了房租,4年之后卖掉房子,估计我们还能赚一大笔。”
在德国租房很“踏实”
虽然同属欧洲一线城市,德国几大城市的房价和房租都与伦敦、巴黎相差甚远。有关媒体曾专门介绍过德国“房价10年不涨”的传奇,这一奇迹的根本还在于规范而稳定的住房市场。据统计,德国的租赁住房率高达58%,年轻人中的“租房族”更达到了77%,心安理得一辈子租房住的人在德国绝非少数。
“二战”之后是德国保障性住房大规模兴建的时期。出资者并非德国政府,而是私营公司和一些非营利性组织,而政府通过免除建设贷款利息等方式鼓励私人机构介入福利房建设。近年来,保障性住房建设基本停止,但政府依旧通过发放租房补助等方法保障低收入者的居住权。
德国的大部分租房族还是从市场上租住私人拥有的住房。也就是说,除少部分保障性住房外,“租房”还是个市场行为。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北京很多年轻人选择做“房奴”,很多适龄女性发誓“无房不婚”,无非是因为租住私人住房产生的不安全感。房东突然涨价,无故终止合同房客被扫地出门,甚至一房两租、骗取租金等等遭遇,无不是北(京)上(海)广(州)“租房族”们心中的隐痛。而德国的法律却为租房者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德国法律规定,房租一次性涨幅不得超过10%,每次涨价至少间隔15个月。房东须书面陈述涨价理由,并且在一般情况下还须举出三个同类住房涨价的例证,否则房客可以起诉。而房客一时之间无法交纳房租,房东也不能直接把房客扫地出门。房东需要先上诉到法庭,提供证据证明租房者确实没有足够收入,而这一过程既费时又费钱。
如此一来,在德国做个房客远比做房东来得轻松安稳。既然无恒产者也能踏踏实实过日子,谁又会选择非做“房奴”不可呢?
移民比买房划算多了?
新婚的小惠(化名)在温哥华近郊买了一套联排别墅。虽然面积不大,但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新生活还是让小惠非常满意。小惠去年结束会计师课程,现在月薪三四千加元,她丈夫是网络线路方面的技师,虽然薪水不算高,但是工作稳定、福利好。工作几年的存款为小两口提供了买房的首付费用,两人的工资交付每月房贷基本没有什么生活压力。
小惠在2005年来到温哥华留学,4年后取得了经济学统计学的双学历。她本来也打算回故乡广州发展,但是回国半年后又重新回到温哥华,并开始申请技术移民。“要想在广州买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我和老公这样的工薪阶层得奋斗多少年呀?我这样的学历也就是找个月薪四五千的工作,在刚毕业的学生里就算高的了,可是广州市区的房子得多少钱?”
从数据上看,广州八九十平米的小户型均价确实比温哥华低不少,可是看房价收入比,就不难理解小惠的选择了。据加拿大前沿公共政策中心2010年初公布的报告显示,温哥华每户平均住房总价是该城市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的9.3倍,房价收入比居加拿大城市之首,一时间引起当地媒体一阵聒噪,抱怨生活艰辛。而小惠的家乡广州市2010年第一季度的房价收入比高达36倍,在中国城市中仅仅屈居第四,而北京、上海的这一比例已经超过50倍。如果温哥华市民“生活艰辛”,那么北上广居民情何以堪?
从这份数据上看,中国人主要的移民目的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主要城市,房价不比北京上海高多少,如果按照房价收入比计算,这些城市的实际房价显然比北上广低了很多。更何况,这几个国家自然环境优越,人居密度较低,房子的性价比高出更多。难怪不少北上广的白领阶层抱怨“移民比买房划算多了”!据《世界博览》报道
居者如何有其屋?
不止在中国,人口密度过大是亚洲都市的通病。东京、香港、孟买等地的房价,由于地狭人多,直逼伦敦、纽约。新加坡在我们调查的这24个城市里也属于房价最高的之一,但是其房租排名却明显低于房价排名。虽然房价很高,新加坡的住房自有率却高达80%,租住市场的压力并不大。这都得益于新加坡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奉行的“居者有其屋”政策。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为了解决日益恶化的住房问题,新加坡政府开始有计划地兴建组屋。组屋政策并非针对极少数特困人群,而是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希望解决90%新加坡居民的居住问题。组屋由政府出资建造,除一小部分作为廉租房出租给月收入在800新元以下的家庭,大部分组屋用于出售。月收入不足2000新元、年满21岁的公民都可以申请两房的组屋。按照家庭规模和收入不同,不同年龄阶段的公民亦可以申请购买其他大户型的组屋。不仅房价便宜,还可以申请政府的低利息贷款,每月还贷的压力并不大。
如此一来,只有家庭月收入超过8000新元的高收入阶层需要从市场上购买商品住房。目前为止,新加坡85%的公民都住在组屋中。组屋在居住多年以后也可以在二手房市场上流通,由政府定价,买卖双方协商利润,根据市场上房产价格,原住户往往能有一部分收益。而外来的移民也就有了机会购得相对市价便宜的住房。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009/news-gb2312-1169784.html
2010-09-19
中国:前中国人办理中国签证
你的非中国护照上如果注明了你的出生地是中国,那你第一次申请中国签证时中国大使馆领事馆会要求出示你的中国护照,无论是否过期,然后注销剪角。你的中国国籍如果以前没有被注销过,当然你的中国国籍也同时被注销了。如果你的中国护照不存在了或遗失了,他们需要通知中国海关,等到中国方面确实查出并注销你的护照和国籍才行,这个过程可能需要6个月。在这6个月内,你将得不到中国签证。
如果你以前已经得到过中国签证,可以凭以前的签证免去这个过程,哪怕你的签证是在你的已经过期了的非中国护照上。签证时带上那本护照。
http://rolia.net/f/list.php?b=50&c=5250
如果你以前已经得到过中国签证,可以凭以前的签证免去这个过程,哪怕你的签证是在你的已经过期了的非中国护照上。签证时带上那本护照。
http://rolia.net/f/list.php?b=50&c=5250
全球:如何洗银器银首饰
最佳的洗银器法如下:
用铝箔将银器全部包紧,紧密接触,然后浸泡在盐水里,等几个小时后银器就变亮了,而铝箔会变黑。如果要想有效和快速,可多加盐,越多越好,并加热。盐水的量大小不重要,但铝箔和银器必须全部在水下,盐水必须进入到铝箔和银器之间。如果你的银器非常黑,你可能有必须将黑铝箔换过重来。盐水不必换,因为盐水不参加反应。
这个方法很安全,不会让你的银有任何损失的。有些不纯的银器在最初阶段会出现斑点,不用紧张,这些斑点最后都会消失。这个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第一不会造成任何银的丢失和磨损,第二可以清洁到沟沟缝缝里。
银器变黑是因为表面被空气中的硫污染,形成了硫化银。这个方法的工作原理是,当铝箔和银接触时,之间会产生电流,电流的回路是水。硫离子穿过水与铝发生反应而将银置换出来。水中的盐不参与反应,其目的是加大液体的导电性。加热的目的也是为了加大液体的导电性。
http://www.kayelaby.npl.co.uk/general_physics/2_7/2_7_9.html
用铝箔将银器全部包紧,紧密接触,然后浸泡在盐水里,等几个小时后银器就变亮了,而铝箔会变黑。如果要想有效和快速,可多加盐,越多越好,并加热。盐水的量大小不重要,但铝箔和银器必须全部在水下,盐水必须进入到铝箔和银器之间。如果你的银器非常黑,你可能有必须将黑铝箔换过重来。盐水不必换,因为盐水不参加反应。
这个方法很安全,不会让你的银有任何损失的。有些不纯的银器在最初阶段会出现斑点,不用紧张,这些斑点最后都会消失。这个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第一不会造成任何银的丢失和磨损,第二可以清洁到沟沟缝缝里。
银器变黑是因为表面被空气中的硫污染,形成了硫化银。这个方法的工作原理是,当铝箔和银接触时,之间会产生电流,电流的回路是水。硫离子穿过水与铝发生反应而将银置换出来。水中的盐不参与反应,其目的是加大液体的导电性。加热的目的也是为了加大液体的导电性。
http://www.kayelaby.npl.co.uk/general_physics/2_7/2_7_9.html
2010-09-16
加拿大:多伦多换轮胎
2nd Time Around Tire Sales,416-292-6400, 8 Progress Ave Scarborough ON M1P2Y4 在KENNEDY/PROGRESS东北角。
View Larger Map
http://www.tireworldbrampton.com/used-tires.html
两家价钱一样。
View Larger Map
http://www.tireworldbrampton.com/used-tires.html
两家价钱一样。
2010-09-15
2010-09-12
2010-09-11
加拿大:护照首次申请和更新
加拿大护照首次申请必须在北美境内。最麻烦的地方是要有一个Guarantor和两个References。实在找不到Guarantor可以用编号为PPTC132的法律宣誓代替。一般来讲法律宣誓代替只会更麻烦。新表格在http://www.pptc.gc.ca/form/pdfs/pptc153.pdf。
旧表格只适合于申请人在美国和百慕大。旧表格的Guarantor必须是医术等专业人士,但不必提供在自己的护照号码。旧表格在http://www.pptc.gc.ca/form/pdfs/pptc140.pdf。新表格的Guarantor可以是任何人,但必须要提供自己的护照号码。
护照更新可以在北美以外申请,但需要Guarantor。表格在http://www.pptc.gc.ca/form/pdfs/pptc040.pdf。但如果是在北美境内申请的话会简单很多,可以用简化的表格,表格在http://www.pptc.gc.ca/form/pdfs/pptc054.pdf。
旧表格只适合于申请人在美国和百慕大。旧表格的Guarantor必须是医术等专业人士,但不必提供在自己的护照号码。旧表格在http://www.pptc.gc.ca/form/pdfs/pptc140.pdf。新表格的Guarantor可以是任何人,但必须要提供自己的护照号码。
护照更新可以在北美以外申请,但需要Guarantor。表格在http://www.pptc.gc.ca/form/pdfs/pptc040.pdf。但如果是在北美境内申请的话会简单很多,可以用简化的表格,表格在http://www.pptc.gc.ca/form/pdfs/pptc054.pdf。
美国:政治精英的成长路径
于时语
2010年8月25日,美国前副总统丹·奎尔的儿子本杰明·奎尔赢得亚利桑那州的共和党初选,有可能在11月中期选举时当选国会众议员。
小奎尔贵族预校出身,美国“南方哈佛”杜克大学毕业,是典型的精英教育产品。
丹·奎尔是老布什的副手。老布什的父亲是康涅狄克州联邦参议员。如果说老布什退伍“下海”,挣出可观家业再从政,有一定白手起家成分,那么年青时游手好闲的权贵子弟小布什能够在美国政界脱颖而出,便有靠“生而优则仕”的嫌疑。另外,小布什的弟弟杰布·布什出任两届佛罗里达州长,布什家族下一代若干成员也被看成潜在政治明星。
而民主党的世家门第,无过于肯尼迪家族。肯尼迪总统老爹是罗斯福总统的亲信、二战前夕的驻英国大使。大儿子不幸在二战中殉国,老二出任美国总统,老三(曾任联邦司法部长)和老四除了当选参议员,还都竞选过总统。肯尼迪家族第三代中,至少已经有两位国会议员,一人出任马里兰州副州长。肯尼迪总统的公子如果不是死于飞机失事,多半也早已从政。
当代美国政界中,“生而优则仕”的其他政要还包括前副总统戈尔(田纳西州联邦参议员之子)、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新英格兰地区“蓝血”世家、肯尼迪家族友人)。至于父子议员,更比比皆是。阿拉斯加现任联邦女参议员继承了她父亲改任州长让出的参议院议席,而佛罗里达州现任黑人联邦众议员则是继承他母亲退休的议席空缺。
可以说,美国精英的发迹途径,在克林顿、奥巴马、基辛格等人代表的个人奋斗之路外,也存在大量“老子英雄儿好汉”的现象。
“平民美国”只是一个面
大西洋两岸原来有一项传统文化区别:欧洲有历史悠久的贵族制度和社会等级区别,而美国自从立国以来,便以《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的平民社会自诩。
在长期的奴隶制度和对其他“有色人种”的歧视迫害之外,“平民美国”确实有其真实的一面,也所谓是美国对世界各地移民的一大吸引力。“美国梦”理论上对所有人开放,哪怕是一文不名的下层社会穷光蛋,也可以通过个人奋斗成为亿万巨富。反过来,富人家族后代难以代代维持富人地位。总之,这不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打地洞”的地方。
这种“机会均等”的实例,见于众多的新贵,如比尔·盖茨等,而百年前的垄断资本巨头后代,除了洛克菲勒的若干子孙,其他大都已默默无闻。从社会学角度,至少在主流白人之中,美国普通平民的“社会上升机会”的确是西方世界第一。
然而,美国频频出现的政治世家门第,与前述巨富世家常常很快没落形成相当的反差。这说明,在美国政治地位的延续与财富的继承有相当的区别,财产不是保持精英地位的充分条件——美国上层社会还是具有将大部分个人资产回馈社会的优秀传统。而在小布什总统任上,作为共和党“保守革命”的一部分,曾经大幅度减少遗产税,增加了个人财产的世袭。
精英教育世袭是根本
中国常熟翁家,从满清到民国出了两代帝师、两名状元、四世公卿和其他社会名流,特别是有成为两朝帝师的状元翁同龢。道光十五年,入值上书房、授国子监祭酒和奉天学政的翁心存在督促儿子翁同龢读书的家信中,披露了这一累世荣耀的关键:“富贵不足保,惟诗书忠厚之泽可及于无穷。”
美国上流阶级的家庭教育哲学,与这一教育思想几乎平行,可以归纳为:“富贵不足保,惟名校精英教育之泽可及于无穷。”确切地讲,美国精英阶层有一个重要共识,即留给子女的最好遗产不是金钱,而是精英教育。换言之,世袭政治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原因,是精英教育的世袭。
以美国历史上枝叶最茂盛的“贵族世家”罗斯福家族为例。两个罗斯福总统都毕业于哈佛大学。打破纪录连任四届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生了四个儿子,三个去了哈佛。西奥多·罗斯福一房更不简单,不仅维持了至少五代哈佛校友的家族传统,而且代有奇人。例如西奥多的孙子克尔密特·罗斯福成为中央情报局早期的顶尖人才,是1953年伊朗政变、巴列维王朝复辟的总导演。其孙克尔密特·罗斯福三世也是哈佛本科毕业,再上耶鲁法学院,今天不仅是常春藤盟校之一的宾州大学法学教授,还是颇有名气的小说作家。
不仅布什父子总统都毕业于耶鲁大学,从“老太爷”布什参议员,到小布什总统的女儿,布什家族是延续了至少四代的耶鲁校友。前副总统戈尔夫妇,四个子女全都是哈佛大学毕业;按照低于十分之一的哈佛大学平均录取率计算,这该是“万年一遇”的现象。耶鲁校友克林顿夫妇新近结婚的掌上明珠切尔西,则是西海岸的“常春藤”名校斯坦福大学毕业;“驸马爷”华尔街高盛集团银行家马克·梅兹文斯基不仅是前民主党国会议员的公子,更是切尔西的斯坦福大学同窗。
常春藤世袭现象不只限于“高干子弟”。由数百名华尔街捐款大鳄校友组成的哈佛“大学资源委员会”,成员子女申请哈佛的录取率超过50%。其中美国最大烟草公司前副总裁詹姆斯·威尔奇,竟有六个儿子全部进了哈佛,超过了“万年一遇”的戈尔子女的成就。资源委员会另一大员拉尔夫·赫尔墨,则在2002年同班校友会上宣布:“我的三个女儿不仅全部从哈佛本科毕业,还全都嫁给各自的哈佛男友。”
《华尔街日报》曾指出,世家子弟“削尖脑袋”也要挤进常春藤名校,为的是延续经济和文化上的上流地位。政治世家门第的出现和延续,是这一教育投资的重要回报。其结果按照《纽约时报》中右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的诙谐说法,造成美国的党争,无非是常春藤毕业的共和党籍MBA,和同是常春藤毕业的民主党籍博士之间的权力轮换。
美国上层精英争取延续下一代的常春藤名校教育,是从托儿所和幼儿园时代就开始的。美国各级私立贵族学校和升学及课业辅导工业的兴旺蓬勃,便是明证。《经济学家》曾经发表专题报道,介绍在新近的经济大衰退之中,美国可谓百业萧条,唯独供不应求的私立学校成为例外。《纽约时报》近日的一篇报道,更借一位华尔街律师之口,将这一上层社会偏好归纳为订立“远期合同”。
美国的“精英世袭”现象,只是美国日趋明显的“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因果关系“世袭化”大势的一部分:蓝领中产阶级的衰亡,大学教育成为中产阶级和下层阶级的分水岭;最穷四分之一的美国人口子女获得大学学位不到9%,而最富四分之一人口中达75%(据《纽约时报》)。长此以往,美国社会可能存在越来越多“龙生龙,凤生凤”的现象。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009/news-gb2312-1162511.html
2010年8月25日,美国前副总统丹·奎尔的儿子本杰明·奎尔赢得亚利桑那州的共和党初选,有可能在11月中期选举时当选国会众议员。
小奎尔贵族预校出身,美国“南方哈佛”杜克大学毕业,是典型的精英教育产品。
丹·奎尔是老布什的副手。老布什的父亲是康涅狄克州联邦参议员。如果说老布什退伍“下海”,挣出可观家业再从政,有一定白手起家成分,那么年青时游手好闲的权贵子弟小布什能够在美国政界脱颖而出,便有靠“生而优则仕”的嫌疑。另外,小布什的弟弟杰布·布什出任两届佛罗里达州长,布什家族下一代若干成员也被看成潜在政治明星。
而民主党的世家门第,无过于肯尼迪家族。肯尼迪总统老爹是罗斯福总统的亲信、二战前夕的驻英国大使。大儿子不幸在二战中殉国,老二出任美国总统,老三(曾任联邦司法部长)和老四除了当选参议员,还都竞选过总统。肯尼迪家族第三代中,至少已经有两位国会议员,一人出任马里兰州副州长。肯尼迪总统的公子如果不是死于飞机失事,多半也早已从政。
当代美国政界中,“生而优则仕”的其他政要还包括前副总统戈尔(田纳西州联邦参议员之子)、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新英格兰地区“蓝血”世家、肯尼迪家族友人)。至于父子议员,更比比皆是。阿拉斯加现任联邦女参议员继承了她父亲改任州长让出的参议院议席,而佛罗里达州现任黑人联邦众议员则是继承他母亲退休的议席空缺。
可以说,美国精英的发迹途径,在克林顿、奥巴马、基辛格等人代表的个人奋斗之路外,也存在大量“老子英雄儿好汉”的现象。
“平民美国”只是一个面
大西洋两岸原来有一项传统文化区别:欧洲有历史悠久的贵族制度和社会等级区别,而美国自从立国以来,便以《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的平民社会自诩。
在长期的奴隶制度和对其他“有色人种”的歧视迫害之外,“平民美国”确实有其真实的一面,也所谓是美国对世界各地移民的一大吸引力。“美国梦”理论上对所有人开放,哪怕是一文不名的下层社会穷光蛋,也可以通过个人奋斗成为亿万巨富。反过来,富人家族后代难以代代维持富人地位。总之,这不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打地洞”的地方。
这种“机会均等”的实例,见于众多的新贵,如比尔·盖茨等,而百年前的垄断资本巨头后代,除了洛克菲勒的若干子孙,其他大都已默默无闻。从社会学角度,至少在主流白人之中,美国普通平民的“社会上升机会”的确是西方世界第一。
然而,美国频频出现的政治世家门第,与前述巨富世家常常很快没落形成相当的反差。这说明,在美国政治地位的延续与财富的继承有相当的区别,财产不是保持精英地位的充分条件——美国上层社会还是具有将大部分个人资产回馈社会的优秀传统。而在小布什总统任上,作为共和党“保守革命”的一部分,曾经大幅度减少遗产税,增加了个人财产的世袭。
精英教育世袭是根本
中国常熟翁家,从满清到民国出了两代帝师、两名状元、四世公卿和其他社会名流,特别是有成为两朝帝师的状元翁同龢。道光十五年,入值上书房、授国子监祭酒和奉天学政的翁心存在督促儿子翁同龢读书的家信中,披露了这一累世荣耀的关键:“富贵不足保,惟诗书忠厚之泽可及于无穷。”
美国上流阶级的家庭教育哲学,与这一教育思想几乎平行,可以归纳为:“富贵不足保,惟名校精英教育之泽可及于无穷。”确切地讲,美国精英阶层有一个重要共识,即留给子女的最好遗产不是金钱,而是精英教育。换言之,世袭政治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原因,是精英教育的世袭。
以美国历史上枝叶最茂盛的“贵族世家”罗斯福家族为例。两个罗斯福总统都毕业于哈佛大学。打破纪录连任四届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生了四个儿子,三个去了哈佛。西奥多·罗斯福一房更不简单,不仅维持了至少五代哈佛校友的家族传统,而且代有奇人。例如西奥多的孙子克尔密特·罗斯福成为中央情报局早期的顶尖人才,是1953年伊朗政变、巴列维王朝复辟的总导演。其孙克尔密特·罗斯福三世也是哈佛本科毕业,再上耶鲁法学院,今天不仅是常春藤盟校之一的宾州大学法学教授,还是颇有名气的小说作家。
不仅布什父子总统都毕业于耶鲁大学,从“老太爷”布什参议员,到小布什总统的女儿,布什家族是延续了至少四代的耶鲁校友。前副总统戈尔夫妇,四个子女全都是哈佛大学毕业;按照低于十分之一的哈佛大学平均录取率计算,这该是“万年一遇”的现象。耶鲁校友克林顿夫妇新近结婚的掌上明珠切尔西,则是西海岸的“常春藤”名校斯坦福大学毕业;“驸马爷”华尔街高盛集团银行家马克·梅兹文斯基不仅是前民主党国会议员的公子,更是切尔西的斯坦福大学同窗。
常春藤世袭现象不只限于“高干子弟”。由数百名华尔街捐款大鳄校友组成的哈佛“大学资源委员会”,成员子女申请哈佛的录取率超过50%。其中美国最大烟草公司前副总裁詹姆斯·威尔奇,竟有六个儿子全部进了哈佛,超过了“万年一遇”的戈尔子女的成就。资源委员会另一大员拉尔夫·赫尔墨,则在2002年同班校友会上宣布:“我的三个女儿不仅全部从哈佛本科毕业,还全都嫁给各自的哈佛男友。”
《华尔街日报》曾指出,世家子弟“削尖脑袋”也要挤进常春藤名校,为的是延续经济和文化上的上流地位。政治世家门第的出现和延续,是这一教育投资的重要回报。其结果按照《纽约时报》中右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的诙谐说法,造成美国的党争,无非是常春藤毕业的共和党籍MBA,和同是常春藤毕业的民主党籍博士之间的权力轮换。
美国上层精英争取延续下一代的常春藤名校教育,是从托儿所和幼儿园时代就开始的。美国各级私立贵族学校和升学及课业辅导工业的兴旺蓬勃,便是明证。《经济学家》曾经发表专题报道,介绍在新近的经济大衰退之中,美国可谓百业萧条,唯独供不应求的私立学校成为例外。《纽约时报》近日的一篇报道,更借一位华尔街律师之口,将这一上层社会偏好归纳为订立“远期合同”。
美国的“精英世袭”现象,只是美国日趋明显的“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因果关系“世袭化”大势的一部分:蓝领中产阶级的衰亡,大学教育成为中产阶级和下层阶级的分水岭;最穷四分之一的美国人口子女获得大学学位不到9%,而最富四分之一人口中达75%(据《纽约时报》)。长此以往,美国社会可能存在越来越多“龙生龙,凤生凤”的现象。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009/news-gb2312-1162511.html
2010-09-03
爱尔兰:台湾驾照可免试换
(台北3日电)外交部今天说,已获爱尔兰政府同意,基于互惠原则,爱尔兰自即日起给予旅居爱尔兰民众「免试换发爱尔兰驾照」。换照后,民众持爱尔兰驾照可于欧盟27个会员国境内合法驾驶。
当前持中华民国核发的国际驾照,自入境爱尔兰当日起计算,1年内可在爱尔兰驾车;居留超过1年者,若仍需在爱尔兰境内驾车,则需报考爱尔兰驾照,但考照过程严格且费时。
外交部说,「免试换发爱尔兰驾照」即日起实施后,同一历年在爱尔兰合法居住超过185天,并拟续居留的民众,可持凭中华民国有效驾照,或逾期不超过1年的驾照(自申换日起算逾期未超过1年),直接申请换发爱尔兰驾照。
可免试换照的驾照种类,包括交通部所核发的B类(小型车普通驾照)、A3类(大型重型机车)及A2类(普通重型机车)。换照后,民众持爱尔兰驾照可于欧盟27个会员国境内合法驾驶。
外交部表示,经政府与爱尔兰政府双方1年多磋商与研议,终于顺利促成此案,便利民众前往爱尔兰经商、旅游、工作及留学。外交部欢迎及感谢爱尔兰政府的决定。
爱尔兰是继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丹麦、义大利、匈牙利、芬兰及瑞士后,第10个达成免试互换驾照的国家。
http://www.mirror.com/news/html/88/t-117488.html
当前持中华民国核发的国际驾照,自入境爱尔兰当日起计算,1年内可在爱尔兰驾车;居留超过1年者,若仍需在爱尔兰境内驾车,则需报考爱尔兰驾照,但考照过程严格且费时。
外交部说,「免试换发爱尔兰驾照」即日起实施后,同一历年在爱尔兰合法居住超过185天,并拟续居留的民众,可持凭中华民国有效驾照,或逾期不超过1年的驾照(自申换日起算逾期未超过1年),直接申请换发爱尔兰驾照。
可免试换照的驾照种类,包括交通部所核发的B类(小型车普通驾照)、A3类(大型重型机车)及A2类(普通重型机车)。换照后,民众持爱尔兰驾照可于欧盟27个会员国境内合法驾驶。
外交部表示,经政府与爱尔兰政府双方1年多磋商与研议,终于顺利促成此案,便利民众前往爱尔兰经商、旅游、工作及留学。外交部欢迎及感谢爱尔兰政府的决定。
爱尔兰是继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丹麦、义大利、匈牙利、芬兰及瑞士后,第10个达成免试互换驾照的国家。
http://www.mirror.com/news/html/88/t-117488.html
订阅:
博文 (Atom)